top of page
其他新聞

梁景鴻 評 馮伊雯個展 「Möbius Loop莫比烏斯環」【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ree

無法言說的循環往復


「莫比烏斯環」是令數學家興奮的概念,作為立體,卻只有一個立面,遊走其中,為無盡循環。它反而讓馮伊雯感到沮喪,想到難以掙脫的規訓和限制。同名展覽設在港島西狹小地舖,扭曲且無頭的手腳與死物離心橫飛,被力量控制。最具張力(顏色最飽和詭異)的一張《紅線游走》,倒不在香港。


若果這些油畫抽離時空,能否有效探討身體被馴服——藝術家的命題?當下街坊走過地舖落地窗前,會想到甚麼?馮結構工整的一幅《莫比烏斯環》為主視覺,帶牙膏軟條尾巴的黑手和紅手以∞狀置中,與其說互相糾纏,更像雙方無重狀態下的依靠,畢竟它們沒有眼睛,亦不能切斷連結。黑瓷磚顯現鬼魅痕跡,佔畫面的縱向格數(7格)略比純潔的白瓷磚(6格)多。


《自動化》是穿白藍相間睡衣的6隻手,將白泥膠拋來拋去。或要望到《欲動》,觀眾才能猜到更多。這張畫能讓富「搶廁紙」經驗的港人共鳴:肢體在黑線框起的7x7網格中扭成一團,泥濘肉塊纏繞廁紙和睡衣。有任何人成功搶到廁紙嗎?回看標題是「欲」動,這些肢體只是「想」要活動,未必能如願完成擺動。君不見即使肉塊肌理繃緊,卻被凝結靜止?


馮作畫時盡量不去想像所屬時間和地點,不過她透露啟發她動筆的是「中文世界的一些社會事件」。她熱衷閱讀Michel Foucault的規訓概念,好奇人類有無突破的可能。「社會事件」四字令人浮想聯翩。搜尋馮的身世線索,畫作變得愈加奇幻起來。1989年生的她,在沙士前後移居英國,有畫廊形容她的作品深受家鄉政治情況(political situation)影響,2015年的個人展覽有關失憶(amnesiac)。2020年馮的博士論文道來,原來她身處中國內地的家人,在多事之年曾被戲劇性拘捕(與香港事件無關),她一度無法探望,不能釋懷,自此視繪畫為追溯失語的出口。


馮自言善用具象討論抽象命題。或許命題亦不抽象,僅受限時局,難具體說明。作者已死,觀者可隨心意會。不過,不宜予人強加結論。在《失語索引》,馮就表明疫情主題。以防封城、封控或清零記憶消逝,她將手套、污漬和封鎖區等物平放黑框白格上。筆者還是忍不住對號入座:疫情期間各國對人口的網格化管理,延續至今;內地從事基層社區工作的公務員,有為「網格員」。該油畫被放在午後紫外線直射處,若時間夠長,部分索引將不可見。


展覽是「馴服的身體」系列第二部曲,首曲在倫敦展出。若終曲場地不是位於香港島,畫中肉塊會否更猙獰,網格界線變幻往復?像是,被囚禁又獲釋後的人,「自由」所指,已然不能自由言說。


圖片來源:HART Haus提供。

-

馮伊雯個展 「Möbius Loop 莫比烏斯環」

展覽日期:2/9 - 25/10/2025

展覽地點:G/F, HART Haus 地下


1 Comment


Space Waves is a captivating game that immerses players in a mesmerizing cosmic journey. Navigate through a mesmerizing galaxy, dodging celestial obstacles and collecting ethereal energy particles. With its intuitive controls and stunning visuals, space waves offers a relaxing yet challenging experience that will keep you coming back for more.

Like
Recent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