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其他新聞

Thomas Yue 評 紙繫南亞—攝影書展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Updated: May 6


ree

「驚覺只有沙沒有綠洲」— 評 紙繫南亞—攝影書展


「紙繫南亞」的特別之處,不在聚焦某個特定的南亞族群,而是同時匯聚來自三個南亞地區(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的攝影書,並透過三地的社會議題將展品連繫在一起。策展人不是純粹呈現藝術家各自的作品,而是開放影像的詮釋空間,讓觀眾不只飾演旁觀者。


「紙繫南亞」第一步,是向觀眾植入照片作為記憶的觀看方式。策展人把參展書目放在一個個企架上,呈現出各藝術家創作時的記憶。正如其中一個書目所說,「The city as anything but image」,「image」可以是所看到的顏色、所感受到的舞台,甚至是所撫摸到的質感。羅蘭巴特曾論述如何透徹觀看圖像,指圖像擷取的環境、人物及構圖,都不應被拍攝的當下困死,而應化作符號,開放讓觀眾詮釋背後的文化歷史脈絡、意識形態及意境。


相比起純粹讓表面的美感主導,展覽內的展品更提供了線索,讓觀眾扣連表象與藝術家灌注其中的記憶。以《Living in the Mist》為例,作品表面上是尼泊爾人的日常畜牧生活,而實際上是希望記錄遊牧民族在被尼泊爾當局持續打壓下,如何透過堅持一貫生活方式為最堅實的反抗。即使往後尼泊爾境內不再有任何人進行遊牧,此書已成為族群記憶的重要載體。


此作亦連結至第二種觀賞本展覽的方法——照片作為一種爭奪主體的紀錄。Nepal Picture Library保留了大量達利特人的影像與歷史檔案(當中更有不少為孤本),嘗試與官方敘事作博弈。從尼泊爾官方語言來看,達利特人就是賤民與低等人(caste),生來就是要被控制的。然而,官方敍事即使強如大石,卻始終砸不死民間和藝術工作者的努力。一張張流血受苦但堅忍的臉孔,都是達利特人在尼泊爾社會與氏族的狹縫中掙扎的控訴,反證官方敍事的扭曲。也許觀眾未必可以單憑照片俯視歷史長河,但卻能從每一張達利特人被毆打的照片中看到暴力的源頭。正如相集引述,「There is no innocent place from which to take or view pictures of Dalit struggle.」官方以權力為達利特人書寫歷史,民間則以真實性(authenticity)作為介入的媒介。


最後不得不讚策展人的心思。展覽的最後,策展人設計了一個空間,邀請觀眾寫信,表達個人與藝術品互動後的感受。觀眾可以以任何身份戳下郵印,留下片言隻語。這些對話未必得到任何回應,但必定於公共空間徘徊。


封面圖片及圖3-5 由 光影作坊 拍攝。

圖1-2 由作者拍攝。

@iamthunder__xd

-

紙繫南亞—攝影書展

展覽日期:12/7 - 11/8/2024

展覽地點:光影作坊 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2-02

Facebook專頁:光影作坊 Lumenvisum

Instagram專頁:lumenvisum



2 Comments


Looking for a premium Escorts Delhi? Choose companions who understand your desires and provide unmatched pleasure in the most professional and discreet way possible. Your satisfaction is their priority.

Like

Hii

Like
Recent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