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其他新聞

《時間曾經打一個摺》


藝術家:馬琼珠 策展人:查映嵐 主辦:艺鵠 ACO 展覽日期:2018年6月4日-7月1日 開放時間:逢星期四至日,下午二時至八時 (星期二及三預約開放) 地點: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6樓

本地藝術家馬琼珠繼2015年的〈去年〉後,帶來藝術生涯中第六次個展——〈時間曾經打一個摺〉。是次展覽將展示六組全新創作,呈現藝術家創作實踐上的轉向。

馬琼珠過往的創作跨越繪畫、攝影、錄像、裝置、物件等媒介,近年重要作品如《去年》、《數字靜止》、《靜觀》均以繪畫介入影像,包括從電影擷取的畫面、在雨傘運動佔領區拍攝的肖像。擦拭與描畫,既是靜觀、冥思、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也是個人擾亂歷史的手段;遺下的細緻痕跡則改變了圖像的質感以至意義。

2017年,馬琼珠試圖探尋新的創作路向,她破開過去創作的框架,拋掉既有影像,純粹從物料出發展開實驗,誘發一系列抽象創作。今年完成的新作用上多種不同媒材,以木炭粉、石墨、木板、紙本、不鏽鋼板、布簾、釘子、金箔等,在繁忙的軒尼詩道上空構建一個沉靜空間。這批新作一方面揭示藝術家循物料回歸內在,尋回原初的創作衝動;另一方面看似純抽象的形態其實暗暗指向現實中的參照物。與此同時,新作亦是藝術家與藝術史對話的廻聲:自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黑方塊》啟始的單色抽象畫傳統、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工業材料與序列性、後極簡抽象(Post-minimalist Abstraction)的手造傾向與物料存在感、新具體主義(Neo-Concretism)抵抗純理性的幾何再發揮,都可以在這一系列作品中找到對照點。

〈時間曾經打一個摺〉將於富德樓舉行。過去十五年,富德樓已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文化聚落之一。這座位於市中心的舊洋樓,自2003年起為藝術家和文化團體提供珍貴的創作、辦公、展示、交流、活動空間,孕育了為數不少的藝術家和團體,兼為本地文化活動重鎮,馬琼珠亦是在富德樓萌芽的藝術家之一。事實上,她更是首位進駐富德樓的藝術家。在2003至2007年間,她在富德樓設有工作室,常在灣仔到處晃蕩,搜尋合適的創作物料;是次創作在某程度上回歸這種久違的模式。漫走過許多日子後重回富德,彷彿步進時間悄悄打的一個摺縫中。

● 相關活動 「富德前後」講座(嘉賓:馬琼珠、馮美華、岑朗天) 報名:goo.gl/N2tdb6 日期時間:2018年6月16日(星期六),下午五時至七時 地點: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4樓艺鵠

「物料内外」二人談(嘉賓:馬琼珠、陳育強) 報名:goo.gl/fXdwTa 日期時間:2018年6月30日(星期六),下午六時至八時 地點: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6樓

關於藝術家

馬琼珠(Ivy Ma)於2001年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文學士(純藝術)學位。同年,她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志奮領獎學金,前往英國列茲大學就讀,取得 Feminist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 Visual Art 碩士學位。馬氏曾多次於香港及外地舉行展覽,作品入選2005年香港藝術雙年展,並為沙田歷史文化博物館所收藏。她曾參加在孟加拉、香港、芬蘭、波羅的海奧蘭群島等地舉行的藝術家交流工作坊及駐場藝術家計劃。她是亞洲文化協會利希慎基金獎助金得主,2008年赴紐約實習及考察。網址: ivyma.net

關於策展人

查映嵐,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歷史學士、藝術史碩士。目前在當代藝術的範疇中做書寫、策劃、研究工作,有時也寫散文、書評、訪談、電影隨筆等。曾參與八十年代香港藝術史研究,聯合策劃〈小心空隙〉、〈廿年回歸前後話〉、德國深度藝術遊等項目;合著有《農人の野望:大地藝術祭與港日鄉城連結》(2016)。為書評平台「微批」編輯及倡議團體「文化同行」成員。facebook: charyinglam

關於展覽場地

富德樓本來是灣仔區典型洋樓:樓高14層,一梯兩伙。2003年發展至今,艺鵠透過半資助方式,已把當中18個單位由商住兩用轉為藝術文化用途。以低於市值逾半的特惠租金供各藝術文化工作者及團體使用,至今受惠個人/團體已有五十個。本著低度管理,高度自治之原則,富德樓文化藝術社區訂立最少的限制,容許最大的可能性。大大小小的意念/創作/實驗/計劃/行動/組織在這些空間萌芽、成長、實踐、發揮,讓藝術文化能突破社會環境所限,遍植城市。富德樓6樓單位於2017年起為14樓艺鵠書店的延伸空間,如畫廊般運作,令藝術家的作品有更多展示及被收藏的機會。

*富德樓藝術文化單位由艺鵠ACO管理

傳媒查詢請聯絡羅小姐/連先生,可致電 2893 4808 或電郵至hello@aco.hk

Tags:

Recent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