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克諾 評 《部落祭壇》【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部落祭壇》:短暫栽進民族祭壇之後 近年香港編舞不乏對舞蹈劇場的嘗試,但相比海外 ,本地對「沉浸式舞蹈劇場」的探索確實屈指可數。這次編舞梁儉豐以民族舞蹈為題,與幾位現代舞舞者於葵青黑盒劇場試圖打造出沉浸式舞蹈體驗,繼2021年的作品《身體印記II:眾觀》後再次結合劇場與展覽...


Nicole Pun 評 「廖逸君︰舒適區域」(Pixy Lao: Comfort Zone)【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廖逸君與曾廣志 擺拍中快門線的隱語 人人一手機,自拍(selfie)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代表「我存在」。本文將剖析兩位藝術家的擺拍照,審視他們與攝影媒介間的關係。上海藝術家廖逸君由2007年起擺拍她與男友Moro的親密關係,創作《實驗性關係》系列作品,近日在香港舉辦個展...


任弘毅 評 江康泉:戰國龐克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置換式神話學——江記「戰國龐克」 江記的作品帶給我一種難以被任何詞彙歸類的感覺,無論是今次的展覽「戰國龐克」抑或動畫《離騷幻覺》,如果要用一組詞語向人概括,單純地說是「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或者「賽博朋克(Cyberpunk)」,都無法捕捉「戰國龐克...


小東評 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民族誌式作品 青蛇耙梳萬物與我 大館展覽「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借民間傳說為文本命名,嘗試平衡「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此學術用語,展示一眾來自不同文化地區的作品,增添多層意義,融合而生色。順帶一提,展覽以「青蛇」非「白蛇」為題,非常有趣,亦讓我跑去回顧徐...


Helen Leung 評 In artists, status anxiety Kaio WU Hiu Nam solo project exhibition【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失重陳列室 - 胡曉楠個展”In artists, status anxiety” 香港藝術家胡曉楠以焦慮(anxiety)為題,作為首個在2024年的展覽主體。她直白地道出職業藝術家的焦慮失衡,把失重埋藏在結合文本與合成物,線條俐落的陳列室。藝術家的2024,以焦慮為題打...


無用石 評次元文明考古計劃:超時空神殿【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古代能量發現 陶啟安嘅「次元文明考古計劃」一直遊走日本動漫元素同古代文明,配以似石頭、含金屬嘅釉彩將玩具轉化成「化石」,將二次元文化中所相信嘅價值,放入人類生存同成長嘅故事入面思考。計劃所引用嘅動漫作品大部分都以科幻冒險為主軸,主角會一步步咁,透過收集不同物件同力量而成長或...


無用石 評 黃慧心個展「下垂眼皮的陰影裏有些田」【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下垂眼皮前有些田顯影了 喺暗暗地嘅空間入面,大量影像支配空間同視覺。由有幾分熟悉嘅香港野豬,到陌生嘅山路,走到最入,你會搵到幾隻山羊喺山上遊走。山上面嘅景色,既可以因為地景同天氣唔同而話佢地有分別;又可以因為佢地都有差不多嘅石屎路、工程等人造物而話冇分別。山徑係通往自然嘅人...


蔡倩怡評 WMA: 《不規則複數:群居》【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不規則複數:群居》: 當代藝術如何重構社群? 歷經危機與崩塌後,社群的形態變得面目全非。不同的藝術機構也在前沿引發思考,或顯得無能為力。不管是去年以「群體」(Collective)為主題、並引發爭議(同時搖撼當代藝術體制)的documenta...


無用石 評 無以名狀 VOL. III 歐律伙刻的謐息【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謐靜的冥湖 版畫技法襯上希臘神話,劉杭霖嘅作品總比人一種典雅同神聖嘅感覺。由草莓蛋糕開始,佢一直嘗試用靜物畫去刻畫代表愛、欲望同真理嘅物件。今次 Avery 借用 Orpheus 去冥界試圖救返愛妻 Eurydice 嘅故事,創作佢心入面嘅多條冥河,亦透過 Eurydice...


Ashley 評 香港國際攝影節衛星展覽《新百越紀》【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當香港還不是香港︰評香港國際攝影節 — 馮思諾(Caleb Fung)《新百越紀》 今屆香港國際攝影節,馮思諾(Caleb Fung)的《新百越紀》將時間推移至距今約三、四千年前,想像香港尚未成形、而是多民族的「百越人」聚居此地時的情境。馮氏透過回歸自然並塑造架空歷史,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