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iiric評 周俊輝個展: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關於遠或近、現在和過去、永恆與可朽 周俊輝在他近期的個人展覽Interview the Inteviewer裏,不單陌生化了畫廊主人與藝術家的關係,也通過各自迥異的身份經歷和視角,重新激活、敘述被塵封的歷史片刻。 在工作的取態上,(曾經)身為記者的張寶華與藝術家周俊輝,可說...


無用石評 周俊輝個展: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藝術新聞 周俊輝同 SC Gallery Sharon 合作,喺個展「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玩身份調換,由周俊輝擔當 Sharon 以前嘅角色-記者,透過訪問返 Sharon 前記者嘅身份,用畫作上「報導」多次 Sharon...


小東評 「冥王星入閣樓」【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星宿、身體、城市作為幽微的居所 冥王星「曾經」是九大行星中,最遠離太陽的一顆,在暗冷的地方獨自運行。冥王星於十多年前被科學權威降級為矮行星,至今仍爭議不斷,仍無阻喜愛看星座的人對它的詮釋和考究。對星座一知半解的我曾聽過,冥王星在星盤主宰人的潛意識,代表了抑壓而難以察覺的影響...


Ashley 評 Revival - 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畢業展 2023 【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觀看留白 翻看觀展拍下的照片時,嘗試擺脫以議題劃分的觀看方式,著眼作品的留白,發覺饒有趣味。以下選取三份作品細論。 獨腳的對話 Lee Sheug Yu 的《Farlboro 化寶爐》名字改寫自香煙品牌「萬寶路(Malboro)」,中文名諧音「化寶爐」暗示對香煙的敵意。其反...


友好分享—【✍🏼艺鵠突發藝評❕】
iiric 評 Phases of Matter 物質相 內斂的省思:試看葉偉靖的繪畫 在舊工廈的白盒裡,葉偉靖的畫作散佈在視線內的各處。被分離的九宮格錯落地出現,隱約對應著場地的隙縫,也在尋常的格局中稍微加入了跳脫的閱讀節奏。走進這個由畫作構成的句法空間,在蹲站、俯仰之際...


Emilie SY 評 《耳目皿》聲音體驗x 展覽 【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耳目皿》是嚴瑞芳於2021年創作的聲音裝置作品,並於本年度延伸至兆基創意書院的協作(collaborative)體驗。通過四次與學生共同實驗的聲音工作坊,此作所帶有的社會實踐(socially-engaged)面向也被更完整地表達。「耳目皿」由個體的感官與身體經驗(耳所聞...


小東評 香港藝術學院藝術文學士畢業展 【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重奪日常物意義 每年藝術院校畢業展必然匯聚各種媒介和內容探索。走入香港藝術學院藝術文學士畢業展「遊園終日」,因為自己對日常物品持續存在很大的關注和鍾愛,當見到作品對日常現成物的不同轉化,勾起了一些思考。 日常物件本身非常既定的意義,就是其功能性。使用日常物品創作,總不免挑戰...


Ficzen評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碩士畢業展 2023 — 鄧啟耀《紀念未來》【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鄧啟耀:思想遊走在看不見的地圖 鄧啟耀的創作基礎是地圖,藝術系碩士也是以研究地圖為主題。地圖表面上是客觀和理性的,繪製地圖的人將資訊以抽象化的方式處理,變成觀看的平面。但其實地圖,從來帶有主觀性和政治性,曾經看過香港故宮博物館展示藏家地域分佈的地圖,就以城市而非國家切入,將...


吉暝水評 葉建邦個展《暗箱覆寫》【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報紙作為物料——談葉建邦個展《暗箱覆寫》 報紙是葉建邦創作具標誌性的物料。成長於 1990 年代、念下午班的他上學前,常與家人飲茶。茶樓裡,沒電視沒智能手機,報紙遂成他的解悶良方。被新聞圖像的趣味吸引過去,尤其是富動感的體育新聞的相片,他於是剪剪貼貼儲起來。這些童年點滴日積...


ficzen評 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一人一點藝評社 One Point Critique Society】
百樣玲瓏的八面玲瓏 - 當策展作為廣告的分寸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在舉辦展覽「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挖掘女性在卡地亞發展史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展覽有不少篇幅就從世界各地的名媛、皇室角度出發, 展示他們收藏的珠寶,向不同VIP致敬,可謂八面玲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