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其他新聞

任弘毅 評 江康泉:戰國龐克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置換式神話學——江記「戰國龐克」


江記的作品帶給我一種難以被任何詞彙歸類的感覺,無論是今次的展覽「戰國龐克」抑或動畫《離騷幻覺》,如果要用一組詞語向人概括,單純地說是「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或者「賽博朋克(Cyberpunk)」,都無法捕捉「戰國龐克」的神髓,難以令人聯想到那個作為楚國DJ的屈原。


江記的意象工程

展覽中的動畫《離騷幻覺 · 序》無疑是高度精細的符號重構與意象工程,以卡式帶作為前世記憶的隱喻、把先秦祭祀儀式中的音樂元素(石磬、編鐘)置換成搖滾樂(電吉他、爵士鼓),屈原在一場名副其實的音樂「祭」中擔任楚國DJ(三閭大夫)——這些極度迥異又令人歎為觀止的意象,只能以「江記」二字形容之。時與空的交錯,亦開啟了我的歷史哲學視角。


屈原的「彌賽亞時間」

說來也巧,近年香港作家勞緯洛以《崩末》呈現他對於「彌賽亞時間」的理解;江記的「戰國龐克」,在我看來,也許正是對此概念的精準詮釋。動畫《過去 · 現在 · 未來 · 流血 · 流淚 · 流浪》(下稱《流浪》)就帶出了一組身份的置換:三個棋狀人偶分別敘事,左邊流血、右邊流淚,中間則是帶著形似三星堆面具的祭司,以電音、梵音與鼓點的交錯,引導他們既相似又不盡相同的命運。最終,流血者與流淚者在手掌中互換位置,原本的祭司被烈火燒去後,由被淚水洗淨的流血者所繼承。


三人的離散和連結固然是重點,但我更欣賞故事以循環作結的設計,似乎暗示著「歷史」本身,也不過是無限循環的祭祀——有人在戰爭中流血、有人在疾病中流淚,代代如是,歷史從來無甚「進步」可言。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正是在他的《歷史哲學綱論》中批評這種歷史進步主義(aka「永生計畫3.0」),指出我們應該如歷史唯物主義者,意識到線性歷史的「雷同、空泛」與「重蹈覆轍」之後,去召喚、復活過去某一特殊時期的感受和經驗,帶著「當下即過去、亦即未來」的意識去參與歷史,才能真正衍生出前所未有的意義,打破「歷史重演」的牢籠。

由於篇幅所限,不能盡說。觀畢展覽,只願喚一聲DJ屈原:Drop the beat!


圖片由作者拍攝。

@ywn.bard

-

江康泉:戰國龐克

展覽日期:9/12/23 - 3/3/24

展覽地點:01座複式展室

Facebook專頁:Tai Kwun Contemporary 大館當代美術館




Tags:

Recent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