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其他新聞

小東評 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民族誌式作品 青蛇耙梳萬物與我


大館展覽「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借民間傳說為文本命名,嘗試平衡「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此學術用語,展示一眾來自不同文化地區的作品,增添多層意義,融合而生色。順帶一提,展覽以「青蛇」非「白蛇」為題,非常有趣,亦讓我跑去回顧徐克電影作品《青蛇》(1993年)。故事講述青蛇修練成500年欲成為「人」,最後一課學懂了什麼叫流淚,即終有情也。在神鬼兩不分的世道,電影中對權力、教條主義、自我、慾望及「情」的探索,可與展覽內的作品對讀,更能引起一番深省。


各地當代藝術博物館及雙年展一直欲去梳理藝術創作與社會脈絡、文化意義的關係。大館今次要講「生態女性主義」實在不是易事,亦集合不少佳作。這個概念講述父權主導社會下,女性及陰柔特質備受壓迫,而大自然亦面對同樣上而下的任意開採。概念經多年討論及轉化,現不時連繫到性別小眾權利、批判消費及功利主義、原住民文化保存等等。

以我觀察,1/F 左方主展覽廳聚合了一些有關神話、具有祭祀(人奉神、人奉自然)意味的作品。 廳內數份作品都具有蛇的意象,視覺上互相配合,更重要是大多有民族誌(Ethnography)的套路。藝術家耙梳當地社群、儀式習俗與現代發展的歷史及角力,當中不乏各種剝削、邊緣族群消亡和集體創傷等議題。


一入到去已被智利藝術家Cecilia Vicuña作品吸引,雕塑裝置《單車蛇》像一條蛇盤旋半空,原來以回收的單車車胎製作而成。旁邊的影像作品《馬波喬河繩結》利用紅色繩結為「主角」。即使只看影像不知背景,鏡頭拍著她「走過」河谷,並落水飄流,形態一直變幻,敘述已引起不同想像。她是身不由己,還是隨順因緣,被沖散的她仍是她嗎?畫面攝於馬波喬河沿岸,場刊提示作品象徵祭祀當地對環境的破壞及政治暴力的記憶。作品令人有一種莫名感慨,亦有感動。

策展團隊在偌大牆壁投影另一智利藝術家Seba Calfuqueo的TRAY TRAY KO,亦相當震撼。只以視覺感官接收作品,女子進行具儀式色彩的表演,拖著一塊長布經過山林,最後在瀑布下被水沖擊,片尾詩句才暗示跟原住民「巫醫」之治療有關。當下最大的感受是,作品突然提醒我疫情下兩三年的狀況,及自身那遠離自然智慧的身體。在疫情嚴重之時,更感受到因為城市便利的生活方式,我們失去自救和互助的應對能力,一度驚恐失措。


作品背景原來關於前智利總統皮諾切特漠視原住民領土,並強行推水利工程,讓原住民一直爭取至今。展後再細味,我才想到在全球化之中,生物科技、自然資源運用(水、土、種子等)一直是戰場,大自然不斷在資本和政權混合之下被私有化,化為經濟操作,或市場上的商品。作為個體,我們該如何重新與別人、與自然連結,組成力量?


作品在感性之外,大部分都能像上述一般,讓我理性地回看本體和他者的關係,無論是人與人,或是人與自然萬物。策展團隊的挑選下,我們亦可多了解其他地區的人如何迎向一些共同議題,包括印度、尼泊爾、澳洲、阿根廷至法國海外省小島瓜德羅普(位於加勒比海)等,珍貴在於向他人參考和學習。練習與自然連結,亦即可練習與人連結,那份同理心應該是通的。萬物皆有情?有情的,應該要是人類。


圖片由作者拍攝。

@siutungcreates

-

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

展覽日期:20/12/23 - 1/4/24

展覽地點:賽馬會藝方 JC Contemporary

Facebook專頁:Tai Kwun Contemporary 大館當代美術館

Instagram專頁:taikwun.hk






Tags:

Recent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