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其他新聞

Thomas Yue 評 紙繫南亞—攝影書展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驚覺只有沙沒有綠洲」— 評 紙繫南亞—攝影書展


「紙繫南亞」的特別之處,不在聚焦某個特定的南亞族群,而是同時匯聚來自三個南亞地區(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的攝影書,並透過三地的社會議題將展品連繫在一起。策展人不是純粹呈現藝術家各自的作品,而是開放影像的詮釋空間,讓觀眾不只飾演旁觀者。


「紙繫南亞」第一步,是向觀眾植入照片作為記憶的觀看方式。策展人把參展書目放在一個個企架上,呈現出各藝術家創作時的記憶。正如其中一個書目所說,「The city as anything but image」,「image」可以是所看到的顏色、所感受到的舞台,甚至是所撫摸到的質感。羅蘭巴特曾論述如何透徹觀看圖像,指圖像擷取的環境、人物及構圖,都不應被拍攝的當下困死,而應化作符號,開放讓觀眾詮釋背後的文化歷史脈絡、意識形態及意境。


相比起純粹讓表面的美感主導,展覽內的展品更提供了線索,讓觀眾扣連表象與藝術家灌注其中的記憶。以《Living in the Mist》為例,作品表面上是尼泊爾人的日常畜牧生活,而實際上是希望記錄遊牧民族在被尼泊爾當局持續打壓下,如何透過堅持一貫生活方式為最堅實的反抗。即使往後尼泊爾境內不再有任何人進行遊牧,此書已成為族群記憶的重要載體。


此作亦連結至第二種觀賞本展覽的方法——照片作為一種爭奪主體的紀錄。Nepal Picture Library保留了大量達利特人的影像與歷史檔案(當中更有不少為孤本),嘗試與官方敘事作博弈。從尼泊爾官方語言來看,達利特人就是賤民與低等人(caste),生來就是要被控制的。然而,官方敍事即使強如大石,卻始終砸不死民間和藝術工作者的努力。一張張流血受苦但堅忍的臉孔,都是達利特人在尼泊爾社會與氏族的狹縫中掙扎的控訴,反證官方敍事的扭曲。也許觀眾未必可以單憑照片俯視歷史長河,但卻能從每一張達利特人被毆打的照片中看到暴力的源頭。正如相集引述,「There is no innocent place from which to take or view pictures of Dalit struggle.」官方以權力為達利特人書寫歷史,民間則以真實性(authenticity)作為介入的媒介。


最後不得不讚策展人的心思。展覽的最後,策展人設計了一個空間,邀請觀眾寫信,表達個人與藝術品互動後的感受。觀眾可以以任何身份戳下郵印,留下片言隻語。這些對話未必得到任何回應,但必定於公共空間徘徊。


封面圖片及圖3-5 由 光影作坊 拍攝。

圖1-2 由作者拍攝。

@iamthunder__xd

-

紙繫南亞—攝影書展

展覽日期:12/7 - 11/8/2024

展覽地點:光影作坊 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2-02

Facebook專頁:光影作坊 Lumenvisum

Instagram專頁:lumenvisum



Tags:

Comments


Recent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