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stal Li 評 「The Day When We Depart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無人之境的異樣切片 Slices of Strangeness in No Man's Land
Kate Cheung 張君瑤和Selina Lo 盧建君於POINTMAN Artspace的聯展The Day When We Depart在展題上使用現在式時態,似乎預示這是一場為日後離別的提前演練。作品卻從不同維度與此設定抗衡,擾亂當下時空敘事發展,將觀眾懸置於異乎尋常的的無人之境。
是已經走了嗎?因為塵埃已鋪滿魚缸水面,水位亦因蒸發而日漸下降。還會再回來吧?散落四周的電視還在閃鑠。身處家一般的空間,觀眾只能化身陳奕迅《防不勝防》中的入侵者,仔細觀察,在互為矛盾但又相互交纏的影像碎片中,嘗試拼湊主體缺席的前文後理。
在日常可見之景物為影像素材下,兩位藝術家從錯位的觀看角度和錯亂的視覺效果共同營造文化理論學者馬克.費雪(Mark Fisher)筆下的怪異(weird)和陰森(eerie),衝擊觀眾的感官體驗。展覽空間擺放著她們從家中搬來的枱凳、茶几和植物,在本應親切的環境下,觀眾被作品中催生的異樣感和陌生感牢牢包圍。Kate Cheung的影像作品《Parrot Cinema》(2023)以不合時宜、不合情景的形式,刻意錯置家中寵物的日常錄像。小螢幕裏的鸚鵡在展覽裏依舊停留在寵物袋內,曾經眼前的大自然景色與如今落地窗前的城景形成對比,但鸚鵡照樣四處張望的神態令人不禁懷疑它是否能打破時空界限,從行山徑來到第二街。同樣的錯位感亦顯現於《Fish and Concrete Coral》(多媒體影像裝置,2023),魚被替換成在正在維修平台花園的人。從藝術家家中窗口所錄的影像投影於缸中布料,仿似陽光實際把景象折射在魚缸玻璃表面,猶為真實。但有時又會與街外實時倒影重疊,並在突然一瞬從全景轉為人物特寫,顛倒空間結構。既有邏輯規律被打亂,怪異感頓時現形,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外物運作模式。
視訊故障效果(glitching)的強弱,是Selina Lo在後製影像時的感受註腳。《through the mist, her (not so) lingering voice》(影像裝置,2024)記錄藝術家重走嫲嫲以前經常行的山路,但在感受愈強,交錯效果愈重的後製框架下,幾乎不可能被看清。可偏偏觀眾需要先揭開從藝術家和家人舊衣物剪下的布料,靠前聞到布塊因使用嫲嫲夏枯草秘方作為藥水而散發的獨有氣味,才可以通過木盒的小洞一探究竟。在層層感官鋪排下,觀眾卻難以從影片中辯認出任何確切身影。陰森寄生於缺席之上,這種「應在卻不在」的空缺令人既失落,亦無奈。或如牆上句子所言,聽覺和視覺總在回憶時失效,那麼嗅覺和觸覺又能否開拓新的回溯路線?
兩位藝術家各自鮮明的視覺取向在《Verging toward the blink of another eye》(雙屏影像裝置,2024)的縫合下恍一曲小調,在和諧和相沖之間橫跳。顛簸的近鏡旁,是平穩的定鏡遠景,但亦不失統一的合奏章節。兩個屏幕L 字擺放,當只有一邊在播放,該影像便在旁邊的黑幕上形成倒影,彷彿呼應兩位在展覽中相輔相成的連結。
藝術家們強烈的存在感充斥這空間的每個角落,所以展題中的We指的就是她倆嗎?我們以外人身份走進這私密空間,又會以怎樣的姿態姿勢態度離開呢?是從此一去不返,還是短暫出逃?Depart的原因又是什麼?詭異且混沌的佈局衍生出多重可能,驅動觀眾重新定位。一步或許一驚心,但順應藝術寫作中對作品描述因其「永恆」的呈現狀態而需要用現在式的思路,The Day When We Depart ── 永遠停留在展覽內立於分岔路經之先的含糊狀態亦未為不可。
圖片由作者拍攝。
@crystal_hcl
-
The Day When We Depart
Selina Lo | Kate Cheung
展覽日期:5 - 29/4
展覽地點: POINTSMAN Artspace, 西營盤第二街119號
Facebook專頁:POINTSMAN
Instagram專頁:pointsman_artspac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