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e Ko 評 周睿宏個展《格式化》【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 acofootak
- 3 days ago
- 2 min read
Updated: 3 hours ago

與尚且能忍受的不適並存
「格式化」是一項適用於電子產品的指令,刪除電腦或硬碟內所有資料,並將設備回復至原廠預設狀態的功能。周睿宏個展《格式化》劃分成兩個空間,第一間展廳以垂降的格網狀鋁架《招架》佔據整個空間。在進入展場的第一秒,觀眾便要弓背前行(除非身高真的不高,才能在作品中無阻穿行),身體很快便感覺到彎腰的勞累。在辦公室天花框架的缺口中挺直腰板稍作休息,卻依然感受到天花網格四面環繞地把人圍困着,身體的行動明顯地遭受限制。展廳上方懸掛着一件由電鑽鑽嘴和花崗岩組成的風鈴,把印象中風鈴清脆悅耳的聲音置換成展場中不間斷播放的敲打金屬的聲響,配合殘留於鋁框縫隙的礦棉板剝離的痕跡,令人聯想到眼前物件被破壞的過程。
在身體的不適感將耐性推到臨界點時,逃離往第二間展廳,腰背終於能好好挺直,腳下卻感受到破碎天花板《敗瓦》所堆積出的不穩,雖不至於步履維艱,但磨人的不適感依舊。牆上掛着由刀片組裝而成的唯一一件平面作品《8379》,這個房間的燈光處理加上天花殘骸的白調子,使刀片中黑色的靜默更覺突出。刀片是周睿宏近年創作的主要素材,藝術家被這種物料散發着的黑色深深吸引,刀鋒正面難以折射光線的特質,以及作為刀片卻因展示方向及排列方式而消去了鋒利的本質。作品帶出物件被創造的預設功能,以及現成物以藝術處理展示而消去功能的矛盾性,這種對立正好呼應體制與個人之間的角力。藝術家對刀片的沉迷,就像在危險中仍能發現和看見的美學,亦對應了他在體制中認知到殘酷卻選擇沉穩應對,逆來順受是帶着覺醒的部署。
《格式化》的展場仿如一座聖殿,在資本主義(或其他形式的社會契約)的信仰中,人以敬拜的姿態前進,委身結構之下,踏上遍地破敗,最後才能直面頹垣堆疊襯托的神聖。如果以抽離的態度遠觀,人類在社會結構中的生活也能像電子設備一般,即使檔案累積的重量(或者佔據的容量)再多,一鍵按下去,就能恢復原廠設定,如此的輕巧便利。藝術家所呈現的並非對生活的抱怨或體制的批判,更像是一種超然的感悟,客觀地述說:遊戲規則就只是如此存在着,毋須接納卻也無法逃避,因為這種不適感剛好落在一個殺不死你的程度。尚且能忍受,那就繼續與之並存。
圖片出處:Felix Wong
-
周睿宏個展《格式化》
展覽日期:12/3 - 10/5/2025
展覽地點:Square Street Gallery 太平山四方街21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