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林嘉曦 評 《白湖映像》【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在21世紀的績效社會,拾起90年代的掙扎細碎 一件包裹寄出,卻永遠無法到達,喚醒一個快遞員的使命感,引領人們緊隨物的資訊路線,串聯起《白湖映像》15個人物,5個故事,更多稍瞬即逝的靈光,以至所有人日常的吉光片羽。 在21世紀的績效社會,拾起90年代的掙扎細碎...


秉 評 洞穴 及 2024中大藝術本科畢業展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洞穴」和「2024中大藝術本科畢業展」—— 從中學視藝科教育者的剖白,側看一個本科畢業展可能的過往 先忽略那扇冠冕堂皇的展場玻璃門及招待櫃檯,我們該進入的模擬領域是一個本地教室,十張徵收而得的教署標準學生檯(檯面經撬起後正反調轉,由伍展鴻與何家豪集得)及十七張高度各異的學...


燕麥 評 家中蔭影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策展空間至作品之後,我們如何觀看現場行為? 展覽從游離者的角度出發,從「裝修」活動中探討家的生成與流動。當中有八位不同媒介的藝術家參與,由黎倩華(阿步)策展。五月十七號開幕,展期至六月十日。久沒為展覽與表演作文字整合,暫且以這篇作展覽與開幕表演的觀後筆記。...


Ashley 評 Magdalen Wong「Sour Punch」【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不娛人的小丑︰Magdalen Wong「Sour Punch」 「小丑是甚麼?」古代的弄臣、歡樂的大使,也是邪惡的化身和滑稽的愚人——「小丑」的角色一直演變,但個個面貌鮮明,貫連所有角色的是浮誇的情感表現。黃頌恩(Magdalen Wong)於 Current Plans...


Mudamudamuda 評 WMA 委託計劃 2023/24「家」── 陳巧真:踱步【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影像的踱步 看畢陳巧真的《踱步》,難以掩蓋心頭的鬱悶。或者是因為香港鮮見如此倚重「寫實」影像的展覽,我甚至無法拿捏自己到底該用怎樣的視覺,去看待巧真對龐大社會現實的溫柔與著迷。 於我而言,展場的建構和空間的處理即使再怎樣不著痕跡地,以其「迴圈格局和狹長動線」處理作品誕生的背...


Fizen Yuen 評 「愛你一萬字」【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社區、商場、藝術如何連結? 以「愛你一萬字」《贈字無限鏡房》為例子 談到藝術商場,不能不提及的例子相信是K11和南豐紗廠。過去10年,前者的發展策略 ,主要是邀請外國著名策展人、或是在商場中放置外國知名藝術家作品展示為主,例如是K11 Musea去年的街頭藝術展覽「City...


Crystal Li 評 「The Day When We Depart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無人之境的異樣切片 Slices of Strangeness in No Man's Land Kate Cheung 張君瑤和Selina Lo 盧建君於POINTMAN Artspace的聯展The Day When We...


海鹽 評《郵差》【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郵差》:救贖的狂想,或不可能的異托邦 「異托邦是擾亂人心的,可能是因為它們秘密地損害了語言,是因為它們阻礙了這和那。」-傅柯《詞與物》 徐徐跟着人群走到海傍,戴上耳機,耳機傳來低沉的聲音,將我(觀眾)和人群隔絕。我伴隨着耳機的旁白,思索聲音與距離的關係,叩問聲音究竟可以傳...


克諾 評《再見.四季》【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靜聽四季更迭,細看人生輪迴——綽舞場《再見.四季》 開初乍看以「四季」為名的作品宣傳片段,著實有所擔憂。縱然宣傳片誠意滿滿,但四季的更迭之美即大自然界的鐵律,其奧妙實在非三言兩語能概括。藝術及文學作品需花上大量篇幅描摹與詠歎季節的變更,何況舞作起點源自經典樂曲《四季》,以肢...


Nicole Pun 評 想像荷蘭:荷蘭當代攝影展覧 【艺鵠藝評 ACO Art Critique】
當代攝影中的神槍手與「美斯」 遠看照片,以為有人用槍對準我,心跳加速,走近作品,原來婆婆在遊戲攤檔中玩射擊遊戲,似模似樣,她的確是個認真的神槍手!想不到《射擊遊戲》與《號碼球衣》兩件作品,拼湊了荷蘭的社會面貌。本文從兩件觀念作品出發,審視觀念攝影如何探索人的內在心理與社會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