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未來需要怎樣的民間教育與文藝? 富德樓民間共學年度研討會
香港未來需要怎樣的民間教育與文藝? 富德樓民間共學年度研討會 日期:2018年8月11日(星期六) 時間:10:30am - 6:30pm 報名:https://goo.gl/forms/hgrxmh935e7Ek3HH3 已故的社會學者Ralf Dahrendorf曾預言,21世紀將會是一個「威權專制的世紀」(century of authoritarianism) 。最近十年八載的全球政治變化,似乎看到了Dahrendorf預言的一點苗頭;香港近年的社會轉變,更令「威權專制」成為了公共輿論中的一個流行關鍵詞。如果我們真的正步入了威權專制時代,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將受到深遠的影響,文藝與教育自然不能幸免。 然而,文藝與教育不會被動地等待威權專制的改造。回看上世紀抗爭威權專制或極權主義的社會力量當中,民間的教育與文藝社群從未缺席,尋真與求美長期都是反抗以謊言作為支柱威權專制的主要原則。在步入「威權專制的世紀」之際,如何思考香港未來需要怎樣的民間教育/文藝,恐怕刻不容緩,對以民間教育和文藝作為職志的富德樓社群,更是責無旁貸。這次的年度研討會,是我們聯手用尋真求美來回應威權專制時代來臨的嘗試。 //上午平行活動// 時間:10:30am-1:00pm 地點及參與單位:14/F 艺鵠丶13/F 流動共學丶10/F 天台塾丶10/F 人人檔案丶2/F 本土研究社/香港民間學院 *詳情請參與個別單位專頁, 或留意這裡的更新 //下午研討會// 時間:2:00pm-6:30pm 地點:富德樓 14/F 艺鵠ACO 第一節 2:00-4:00pm 香港未來需要(怎樣的)民間教育與文藝?(一) 嘉賓:黃國鉅@浸大、鄭波@城大 主持:鄧小樺@香港文學館、許寶強@流動共學 討論問題: 1. 在威權專制時代中,教育和文藝應如何定位?又可扮演甚麽角色? 2. 如何在變動中的中港社會評價及檢視當代香港體制內的學校(例如大學)的藝術/教育?是否能夠有助學生回應劇變中的政治文化和文化政治? 3. 如何在體制內的學校(例如大學) 開拓空間,尋真求美? 4. 遊走於體制內外的藝術/教育工作,將面對甚麽挑戰? [ 4:00-4:30pm 小休(備有茶點) ] 第二節 4:30-6:30pm 香港未來需要(怎樣的)民間教育與文藝?(二) 嘉賓:Kenny Or@綠腳丫、張慧婷@MaD 主持:陳劍青@民間學院/本土研究社、連安洋@艺鵠 ACO 討論問題: 1. 在威權專制時代中,教育和藝術應如何定位?又可扮演甚麽角色? 2. 如何在變動中的中港社會評價及檢視由民間推動的藝術/教育?是否能夠有助民眾回應劇變中的政治文化和文化政治? 3. 如何在不同的社區或社群開拓空間,尋真求美? 4. 遊走於體制內外的藝術/教育工作,將面對甚麽挑戰? 有關嘉賓及主持: [第一節] 黃國鉅 香港大學歷史及比較文學系學士及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著作有專書《尼采――從酒神到超人》﹑編《尼采透視》。黃氏也是劇作家,演出作品十多齣,包括《新聞小花的告白》﹑《漁港夢百年》三部曲、《盧亭》﹑《焚城令》﹑《禁區廣場》﹑《月映寒松》等。 鄭波 藝術工作者,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SCM)任教,一直專註於社會性和生態性藝術創作,多從邊緣人群和邊緣植物的視角探查歷史、想象未來。在SCM教授批評理論、社會性藝術實踐、生態性藝術實踐等課程。 鄧小樺 @香港文學館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著有《若無其事》、《眾音的反面》等,另編有文學合集數種。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虛詞•無形」總編輯,港台電視節目「文學放得開」主持,文藝復興基金會理事。於各大專院校中兼職任教閱讀及寫作。 許寶強 @流動共學 「流動共學」執委,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近年主要研究香港教育與情感政治,推動民間共學,近著有《回歸人心》、《批判式教學踫上新世代青年》(編)、《缺學無思》。 [第二節] 柯佳列 (Kenny Or/ 長頸鹿) @綠腳丫 繪本收藏者,繪本出版策劃者。 閱讀文化推動者,對兒童成長,對社區營造,對空間應用,對民間組織自主營運充滿好奇。 張慧婷 (Stephanie Cheung) @MaD 主要從事白牆以外的藝術。現任MaD(Make a Difference)創不同協作的總策劃人,負責節目及創意方針,經常與不同界別的朋友協作,實踐回應社會現況的創意計劃。 作為一個獨立文化工作者,她會在公共領域策劃藝術項目,其中以協作及參與式過程為主。她認為「策劃」(curate)是關懷(care),藝術是一種媒界,思考怎樣存在於這個世界。 陳劍青 @本土研究社/民間學院 本土研究社成員,民間研究及民間教學推動者,專注土地、規劃、房屋等城市問題研究,從檔案發現各種香港問題。 連安洋 @艺鵠ACO 現職艺鵠書店,以往從事藝術策劃,及參與中學藝術教育計劃。現育有兩子女,與其他家長朋友嘗試實踐另類教育。 合辦:艺鵠ACO及富德社群 Art and Culture Outreach|艺鵠 流動共學課室 Rooftop Institute 天台塾 Archive of the People 人人檔案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香港民間學院 Intercommon Institute 香港文學生活館 House of Hong Kong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