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回歸的文化身份-------九七年後的香港主體》講座
時間2016年7月23日 (六)下午三時
當本土風潮勢不可擋之時,我們是時候回顧在一九九七年前後文化界提出的本土課題。當年一個有關香港傳說——盧亭的展覽,神推鬼搑預告了這二十年香港文化的叛逆與唏噓。(盧亭是傳說中的一種半人半魚的生物,為中國東晉年間地方民變首領盧循之後;據《廣東新語》記載,此人魚不能言語,惟笑而已。) 許多人都說香港文化混雜,常挪用「中西文化交匯」來籠統描述香港文化的游離狀態,但香港文化,是否僅止於「混雜」和「交匯」?曾梵志曾說:「如果沒有(香港)這個環境和土壤,沒有張頌仁這些人的支持,中國當代藝術没有今天。」而近年九龍城宋王臺一帶,發現大量宋元時代的古物、遺址,更說明香港的古代史、近現代史都可能要重寫:香港不是中國歷朝歷代的邊陲無用之地,也不是一八四二年由英國人開埠的不毛漁港;香港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香港的主體一直被遮蓋。香港承接嶺南文化、亦經歷英國殖民時代的洗禮,兩者早已有機結合為香港的文化精神。 香港文化的獨特性在電影和視覺藝術裡尤放異彩,許多貼近政治社會脈搏的創作,恰如一部視覺的香港歷史。近年,文化行業遇上不同的挑戰,文藝發展困難。但當中港合拍片無法取代港產片,而港產片又啟發了荷里活電影時,香港的主體性是否又從逆境中被活靈活現勾勒出來? 主持:區惠蓮(本土新聞社長、資深文化工作者) 講者:紀陶(香港著名編劇、影評人) 何慶基(著名策展人、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靳埭強(香港設計大師) 黃國才(香港著名藝術工作者) 黃宇軒(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系講師) 【留座】請把姓名電郵致admin@cforculture.org.hk